《叱吒樂壇頒獎禮》誰沒看過? 我這一代人 (泛指80後、90後),對於香港四大樂壇頒獎禮的印象,不外乎是新城的「分豬肉」、TVB的「益自己友」、港台十大中文金曲的「老派」,還有商台叱吒頒獎禮的「年青人心聲」——畢竟,它本來就是對准15至24歲的年輕一族作為市場。 對,四張本地樂壇成績表,唯獨叱吒算作是近年比較有公信力的一個,其他的,這裡也不作多說。有趣的是,從千禧年代到現在這廿年之間,叱吒頒獎禮也恰巧反映了本地流行歌曲風格的發展方向。 叱吒算得上是與年青人最同一陣時的頒獎禮 屬於年青人的頒獎禮 剛過去的叱吒頒獎禮,沒有了現場觀眾,也沒有了能霎時炒熱的話題。早幾年還有欣宜的《女神》得獎、謝霆鋒在台前演出、古天樂被選為最受歡迎男歌手等等議題引發廣大樂迷討論,但今年呢,元旦日所發放的催淚彈,或者警方在遊行期間如何驅散無辜百姓,比謝安琪、麥浚龍有否得獎,似乎更應該受到關注,坊間除了談論方皓玟的《人話》一曲,好像對叱吒的討論仍是甚少。 方皓玟於2019年底推出的《人話》受眾人熱議 不過,叱吒作為相當地有公信力的樂壇頒獎禮,即使今年少人留意,但獎項始終由一眾 (比較年輕的) DJ以播放率,還有網民 (就是我們這班年輕人) 選出,即使近年各種新式樂壇頒獎禮冒起,但叱吒仍反映了樂壇現在的一些氣象, 叱吒廿年,樂壇怎樣變,如何變? 20年前,K歌當道。千禧年代初,叱吒至尊歌曲和最受歡迎歌曲,都是情歌不在話下,而且愈慘愈好,不論是《有病呻吟》、《好心分心》,失戀歌曲似乎是當時樂迷的救贖,也可能正正反映了當時的香港,經濟低迷,而智能手機未有普及,只好在還有運行Windows 98的電腦上,打開Foxy,把傷感的情歌都下載過來,好讓自己「漏煤氣關窗」,邊聽邊默默落淚,或者付個$39的K-Lunch,三五知己一起放聲發洩,不傷錢包,又可以果腹,一舉三得。這樣,K歌便非常流行。 久違了的 $39 K Lunch 轉捩點在2011 – 2012年左右,智能手機高速掘起,iPhone 4跟Samsung Galaxy S2正打得火紅火熱。同時,MSN逐漸在網絡世界消失,被Whatsapp取而代之。智能手機的普及實在讓我們這一代的生活起了革命性的變化,也對本地音樂造成了衝擊。 在2010年代,至尊歌曲和最受歡迎歌曲彷彿走進了平行世界一樣,DJ們把《重口味》點播又點播,但樂迷喜歡,是每晚在劇集中聽到的《天與地》。縱然這十年間,至尊歌曲開始出現非情歌如《流淚行勝利道》,但樂迷所喜歡的,不再是直截了當的情歌之餘,他們開始投選出政治意味濃厚的歌曲——《撐起雨傘》和《人話》,或者選一些非一線歌手的情歌如ToNick的《長廂廝守》、欣宜的《女神》等等,足見播歌的DJ,和聽歌的樂迷,口味再不一樣。 現在的許志安,只有流淚,沒有行勝利道 同樣道理,不難看見,近年的最受歡迎男女歌手,和叱吒自己選出來的男女歌手金獎,也落入了平行世界之中。 下一個潮流,是誰,是什麼歌?…
Continue readingTag: 樂壇
【音樂.感】我始終需要情歌 – 情歌呢?
聽歌,聽粵語流行曲,初戀、苦戀、暗戀、失戀、三角戀一直是唱不膩聽不厭的主題。從80年代初的「願我會渣火箭 帶妳到天空去」,慢慢發展至「我墮入情網 妳卻在網外看」,再到90年代的「我要給我寫這高貴情書」,然後再到大家耳熟能詳的「誰人又相信一世一生這膚淺對白」和「做隻貓做隻狗不做情人」,一切一切你認識、你記得的流行曲,十有八九不是情情愛愛,就是情情愛愛,口裡雖說主題重覆、很悶,但最記得的,永遠是這類歌。 但,有沒有發現,這幾年的歌,好像缺少了些什麼。作歌,最重要的是找到共嗚,是不是香港人已經沒有再刻骨銘心的愛情呢? 這幾年樂壇鼓吹一陣「非情風暴」,又打著「反K歌」的旗號,旋律千篇一律的K歌從此乖乖地回到K房裡去,平日聽到的廣東歌,不是叫你放下,就是一首又一首的非情歌,看著歌詞實令人津津樂道,不知是道家學說還是佛理哲學,總之看上去很有道理,卻不好唱。 筆者初聽《苦瓜》之時,著實記不了副歌的歌詞 說實的,以前的我也是「反K」派的人,一直不樂於聽或寫K歌。但人漸漸大了,又漸漸發現,愛情才是最能觸動人心的,當流行曲的歌詞缺乏了這種成份,聽起來,就好像在麥記吃薯條沒放鹽一樣,雖然相對健康,但真的比較難放進口裡。 也許周爸爸寫得好:「我始終需要情歌,沉睡在昨日一起的感覺」。 其他 [音樂.感] 交章: 【音樂.感】誰贈李彩華《天使的禮物》 【音樂.感】《推銷員之死》── 追夢不一定成功 【音樂.感】流行曲流行方程式 – 《長相廝守》給我們的啟示 (上) 【音樂.感】 流行曲流行方程式 – 《長相廝守》給我們的啟示 (下) 【音樂.感】陳奕迅的末落時代,怪誰? (上) 【音樂.感】陳奕迅的末落時代,怪誰? (下)
Continue reading【音樂.感】 香港樂壇已死? 現在才是百家爭鳴的時代
叱吒頒獎禮剛過去一個星期,一直在看身邊的人所討論的,當然有被指「消費肥姐」的欣宜,不過在我看來,這些批評只是一堆對欣宜的形象很有意見的人在找碴,事實上,她一曲《女神》的確是引起了大眾的共嗚,總比早一年的《流淚行勝利道》入屋吧。
Continue readi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