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推銷員之死》一曲說起,追夢真的如我們想像中美好嗎? 這一篇,要「倒自己米,拆自己台」了。 我也是一個追逐夢想的人,也曾經因此而失意過,低頭過,然後又再重新踏上追夢的道路,不知是否會失敗,但至少尚未成功。 這個年頭,的確,有很多很多年輕人們在談夢想、追夢想。在香港這個物質尚算富裕(當然富裕歸富裕,要買樓的話……)的國度裡,社會的主流意識好像都希望大家為了那幾百呎而奮鬥,覺得壓力大的話,還可以到千里之外的日本、韓國、台灣打個卡,多拿幾十個讚好,雖然不能彌補金錢上的消耗,但聊勝於無,至於夢想,就等有多點錢的時候才追。
Continue readingTag: 周國賢
【音樂.感】我始終需要情歌 – 情歌呢?
聽歌,聽粵語流行曲,初戀、苦戀、暗戀、失戀、三角戀一直是唱不膩聽不厭的主題。從80年代初的「願我會渣火箭 帶妳到天空去」,慢慢發展至「我墮入情網 妳卻在網外看」,再到90年代的「我要給我寫這高貴情書」,然後再到大家耳熟能詳的「誰人又相信一世一生這膚淺對白」和「做隻貓做隻狗不做情人」,一切一切你認識、你記得的流行曲,十有八九不是情情愛愛,就是情情愛愛,口裡雖說主題重覆、很悶,但最記得的,永遠是這類歌。 但,有沒有發現,這幾年的歌,好像缺少了些什麼。作歌,最重要的是找到共嗚,是不是香港人已經沒有再刻骨銘心的愛情呢? 這幾年樂壇鼓吹一陣「非情風暴」,又打著「反K歌」的旗號,旋律千篇一律的K歌從此乖乖地回到K房裡去,平日聽到的廣東歌,不是叫你放下,就是一首又一首的非情歌,看著歌詞實令人津津樂道,不知是道家學說還是佛理哲學,總之看上去很有道理,卻不好唱。 筆者初聽《苦瓜》之時,著實記不了副歌的歌詞 說實的,以前的我也是「反K」派的人,一直不樂於聽或寫K歌。但人漸漸大了,又漸漸發現,愛情才是最能觸動人心的,當流行曲的歌詞缺乏了這種成份,聽起來,就好像在麥記吃薯條沒放鹽一樣,雖然相對健康,但真的比較難放進口裡。 也許周爸爸寫得好:「我始終需要情歌,沉睡在昨日一起的感覺」。 其他 [音樂.感] 交章: 【音樂.感】誰贈李彩華《天使的禮物》 【音樂.感】《推銷員之死》── 追夢不一定成功 【音樂.感】流行曲流行方程式 – 《長相廝守》給我們的啟示 (上) 【音樂.感】 流行曲流行方程式 – 《長相廝守》給我們的啟示 (下) 【音樂.感】陳奕迅的末落時代,怪誰? (上) 【音樂.感】陳奕迅的末落時代,怪誰? (下)
Continue readi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