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叱吒樂壇頒獎禮》誰沒看過? 我這一代人 (泛指80後、90後),對於香港四大樂壇頒獎禮的印象,不外乎是新城的「分豬肉」、TVB的「益自己友」、港台十大中文金曲的「老派」,還有商台叱吒頒獎禮的「年青人心聲」——畢竟,它本來就是對准15至24歲的年輕一族作為市場。 對,四張本地樂壇成績表,唯獨叱吒算作是近年比較有公信力的一個,其他的,這裡也不作多說。有趣的是,從千禧年代到現在這廿年之間,叱吒頒獎禮也恰巧反映了本地流行歌曲風格的發展方向。 叱吒算得上是與年青人最同一陣時的頒獎禮 屬於年青人的頒獎禮 剛過去的叱吒頒獎禮,沒有了現場觀眾,也沒有了能霎時炒熱的話題。早幾年還有欣宜的《女神》得獎、謝霆鋒在台前演出、古天樂被選為最受歡迎男歌手等等議題引發廣大樂迷討論,但今年呢,元旦日所發放的催淚彈,或者警方在遊行期間如何驅散無辜百姓,比謝安琪、麥浚龍有否得獎,似乎更應該受到關注,坊間除了談論方皓玟的《人話》一曲,好像對叱吒的討論仍是甚少。 方皓玟於2019年底推出的《人話》受眾人熱議 不過,叱吒作為相當地有公信力的樂壇頒獎禮,即使今年少人留意,但獎項始終由一眾 (比較年輕的) DJ以播放率,還有網民 (就是我們這班年輕人) 選出,即使近年各種新式樂壇頒獎禮冒起,但叱吒仍反映了樂壇現在的一些氣象, 叱吒廿年,樂壇怎樣變,如何變? 20年前,K歌當道。千禧年代初,叱吒至尊歌曲和最受歡迎歌曲,都是情歌不在話下,而且愈慘愈好,不論是《有病呻吟》、《好心分心》,失戀歌曲似乎是當時樂迷的救贖,也可能正正反映了當時的香港,經濟低迷,而智能手機未有普及,只好在還有運行Windows 98的電腦上,打開Foxy,把傷感的情歌都下載過來,好讓自己「漏煤氣關窗」,邊聽邊默默落淚,或者付個$39的K-Lunch,三五知己一起放聲發洩,不傷錢包,又可以果腹,一舉三得。這樣,K歌便非常流行。 久違了的 $39 K Lunch 轉捩點在2011 – 2012年左右,智能手機高速掘起,iPhone 4跟Samsung Galaxy S2正打得火紅火熱。同時,MSN逐漸在網絡世界消失,被Whatsapp取而代之。智能手機的普及實在讓我們這一代的生活起了革命性的變化,也對本地音樂造成了衝擊。 在2010年代,至尊歌曲和最受歡迎歌曲彷彿走進了平行世界一樣,DJ們把《重口味》點播又點播,但樂迷喜歡,是每晚在劇集中聽到的《天與地》。縱然這十年間,至尊歌曲開始出現非情歌如《流淚行勝利道》,但樂迷所喜歡的,不再是直截了當的情歌之餘,他們開始投選出政治意味濃厚的歌曲——《撐起雨傘》和《人話》,或者選一些非一線歌手的情歌如ToNick的《長廂廝守》、欣宜的《女神》等等,足見播歌的DJ,和聽歌的樂迷,口味再不一樣。 現在的許志安,只有流淚,沒有行勝利道 同樣道理,不難看見,近年的最受歡迎男女歌手,和叱吒自己選出來的男女歌手金獎,也落入了平行世界之中。 下一個潮流,是誰,是什麼歌?…
Continue readingCategory: 音樂.感
關於本地音樂的文章
【音樂.感】陳奕迅《破壞王》抄歌 ??
陳奕迅《破壞王》的外表,另一首歌的內心 對不少聽廣東歌的朋友們,陳奕迅這一兩年好像在樂壇上沒什麼動靜,在3年前出過《準備中》大碟,還有2年前的一首《四季》之外,好像也沒有什麼新的廣東作品。因此,在近來他在香港舉辦的《Love is Life》演唱會,當中的新作可算是萬眾期待。繼《與你常在》、《漸漸》和《可一可再》之後,接下來的主打作品,換來了充滿玩味的快歌《破壞王》。咦,這首歌好像有點陳奕迅舊作的影子??
Continue reading【音樂.感】 剌眼的青春宣告沉沒 -《床頭燈》
《床頭燈》,送給每一個曾經都青春過、任性過的你 最近,因為要準備MMO給歌手灌錄陳奕迅《床頭燈》的改詞版本,又因為這首歌並非主打歌曲,在網上也不容易找到這首歌的伴奏,在機緣巧合之下,我找到了陳奕迅在《中國新歌聲2》國慶晚會所演唱的版本。原本我是要把整首歌聽完,聽聽音質和有沒有現場的拍掌聲等等會影響伴奏的質素,怎不知一聽,就是播完又播,來來回回十幾遍,久違了的《床頭燈》竟能讓我如此著迷。
Continue reading【音樂.感】《月黑風高》──你想去哪裡?
早陣子因為要重新找工作維持生計的關係,也到了不同的公司去面試。拿著一份別人認為很Jumpy的CV,HR們總是問著一個問題: 「為什麼你讀Finance,投身社會卻不是做這一行的東西?」 近年,我們常常聽到Slash這個名詞,意思就是一些年青人投身不同的工作上,沒有朝九晚五的固定工時,沒有公司給你的穩定收入,而且所費的精神,應該比一個普普通通的上班一族要多很多。我不以Slash來自居,來對而言我已經很普通,但絕大部分的Slash,都不是讀什麼就出來做什麼的,而且他們做的東西範疇很廣,要讀也讀不了,不過,我絕不懷疑這些人的能力,因為從實戰學習,比在大學上讀這讀那要好,而且,因為自己知道有需要才去學習,效率總比為讀而讀的好,所以,對我而言,讀這些做那些不是個問題,而且還可以擴闊自己的眼光,更能明白自身工作的周邊的流程,其實對目前和未來的工作都有莫大的脾益。
Continue reading【音樂.感】 華語流行曲的樽頸 – 從《等你下課》得到的啟示
周杰倫《等你下課》一改以往的曲風,但仍深受歡迎,它給了我們什麼的啟示呢? 幾十年來,我們每人的成長都深深受到華語歌曲的影響,不論是老一輩聽許冠傑的粵語歌長大的,還是年輕點常常聽周杰倫的國語歌曲長大的,中文歌曲始終離不開大家的耳朵。然而,這幾年來,大家好像都明白了一個趨勢──現在年輕的一代 (大約是00後這一代),都不太會聽中文歌了。不論是粵語還是國語的新歌,近幾年間一直保持減產,以前呢,每一年還可以有十數支歌可以瑯瑯上口,現在一年也好像不夠十首,就連天王級人馬也少了唱歌。 今年,周杰倫一如以往繼續發佈他的新作,這首叫做《等你下課》的歌,旋律、歌詞、故事都比較簡單,沒有了複雜的編曲,沒有了方文山的詞,故事則把大家帶回讀書時期的「那些年」。起初聽來,真的是亳無驚喜可言,加上歌詞連押韻都談不上,聽了一兩遍之後,我就把這首歌擱了下來。奇怪的是,怎麼Youtube上這首歌的點擊率會這麼高?
Continue reading【音樂.感】誰贈李彩華《天使的禮物》
若果你明白李彩華(男)的辛勞,怎會不理解《天使的禮物》的意思? 一直以來,我也很喜歡聽陳奕迅的歌,無論是無人不曉的主打,抑或成了滄海遺珠的side tracks,還是半紅不黑,既是主打又不是太廣為人知的作品,我也喜歡,而那些主題特別的歌,尤其會令我留下深刻的印象。 這次要講的一首歌,叫做《天使的禮物》,是跟《Shall We Talk》同一隻專輯的,雖然這首歌跟《Shall We Talk》一樣是冠軍歌,不過始終《Shall We Talk》的氣勢太好,幾乎把這首大碟的第三主打的光芒都蓋過了。不過,我喜歡這首歌的原因,除了旋律和編曲給人一種很溫暖、很舒服的感覺,歌詞的主題也是令我著迷的其中一個原因。
Continue reading【音樂.感】 流行曲流行方程式 – 《長相廝守》給我們的啟示 (下)
《長相廝守》能夠突圍而出,原來是這2大原因…… 先前說過,《長相廝守》無論從題材、曲風和歌詞而言,都算不上十分之好,我的感覺是,最多也只是中上之作,但它的流行程度,堪比往昔一眾佳作。不像《囍帖街》在大家都熱烈討論保育之時大談保育,不像《沙龍》大玩借喻的技巧,到底《長相廝守》是如何突圍而出的呢?
Continue reading【音樂.感】流行曲流行方程式 – 《長相廝守》給我們的啟示 (上)
到底華語流行曲有沒有所謂流行方程式,讓我們從《長相廝守》把它分析出來吧! 「難道我可以扭轉宿命 重遇你一次……」 這一句,相信是2017年其中一句最膾炙人口的歌詞。 百思不得其解,不論一些小型的改詞比賽,或者訪問之中的即興改詞,都總是聽到《長相廝守》這個名字,那種家傳戶曉的程度比得上大約十年前左右的「忘掉過的他,當初的……..」 同樣是情歌,同樣地膾炙人口,把歌曲不停重播再重播,把歌詞咀嚼再咀嚼,百思不得其解的是,為什麼《長相廝守》會紅到這個地步?
Continue reading【音樂.感】陳奕迅的末落時代,怪誰? (下)
從技術的層面分析,陳奕迅走下坡的3大原因 上集主要從陳奕迅歷年的作品去分析其歌曲對聽眾的吸引力,到了這一篇,我會把陳奕迅「走下坡」的趨勢歸納為3個主要因素。 延伸閱讀: 【音樂.感】陳奕迅的末落時代,怪誰? (上) 我們愛聽的,總是那些 快餐文化到處都是,而香港生活的節奏那麼急速,就算當我工作睡覺禱告娛樂那麼刻意過好每天,其實望到的一切實在片面。90年代開始,四大天王時代的出現,為整個K歌文化注入了新動力,歌詞的內容不外乎愛情和愛情,還有愛情,而這趨勢到了千禧年代就更加盛行,所以陳奕迅也只好當個K歌之王,突圍而出,成為新一代的天王,甚至要讓大家一直擔心會後繼無人──這擔心沒有錯啊,現在真的是後繼無人。
Continue reading【音樂.感】陳奕迅的末落時代,怪誰? (上)
近年陳奕迅的歌不再那麼受歡迎,是歌的問題? 要談最近廿幾年本港樂壇的「神人」,非「醫神」陳奕迅莫屬。1996年出道拿新人獎,才兩年時間,他的風頭已在叱吒樂壇頒獎禮一時無兩,從四大天王手上奪去叱吒至尊唱片大獎,不止這樣,就算在兒歌方面,他也憑著《超人迪加》把「銀河唯一的秘密」唱得街知巷聞。隨後的十幾年,幾乎每年都會有幾首作品長久地刻印在樂迷心中,不論是千禧年代的《K歌之王》,還是近幾年的《任我行》,彷彿他所唱的歌,必屬佳作。 《超人的主題曲》 咦? 慢著!好像最近一兩年又不是這樣。自從2010的DUO演唱會帶病「爛聲」上陣,而近年唱Live的表現又很不穩定,再加上兩年前為大碟《準備中》的音樂會「大唱低音歌」,而去年的《四季》更加是《不如不見》級的低音,實在令人懷疑他是否到了極限。
Continue readi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