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叱吒樂壇頒獎禮》誰沒看過? 我這一代人 (泛指80後、90後),對於香港四大樂壇頒獎禮的印象,不外乎是新城的「分豬肉」、TVB的「益自己友」、港台十大中文金曲的「老派」,還有商台叱吒頒獎禮的「年青人心聲」——畢竟,它本來就是對准15至24歲的年輕一族作為市場。 對,四張本地樂壇成績表,唯獨叱吒算作是近年比較有公信力的一個,其他的,這裡也不作多說。有趣的是,從千禧年代到現在這廿年之間,叱吒頒獎禮也恰巧反映了本地流行歌曲風格的發展方向。 叱吒算得上是與年青人最同一陣時的頒獎禮 屬於年青人的頒獎禮 剛過去的叱吒頒獎禮,沒有了現場觀眾,也沒有了能霎時炒熱的話題。早幾年還有欣宜的《女神》得獎、謝霆鋒在台前演出、古天樂被選為最受歡迎男歌手等等議題引發廣大樂迷討論,但今年呢,元旦日所發放的催淚彈,或者警方在遊行期間如何驅散無辜百姓,比謝安琪、麥浚龍有否得獎,似乎更應該受到關注,坊間除了談論方皓玟的《人話》一曲,好像對叱吒的討論仍是甚少。 方皓玟於2019年底推出的《人話》受眾人熱議 不過,叱吒作為相當地有公信力的樂壇頒獎禮,即使今年少人留意,但獎項始終由一眾 (比較年輕的) DJ以播放率,還有網民 (就是我們這班年輕人) 選出,即使近年各種新式樂壇頒獎禮冒起,但叱吒仍反映了樂壇現在的一些氣象, 叱吒廿年,樂壇怎樣變,如何變? 20年前,K歌當道。千禧年代初,叱吒至尊歌曲和最受歡迎歌曲,都是情歌不在話下,而且愈慘愈好,不論是《有病呻吟》、《好心分心》,失戀歌曲似乎是當時樂迷的救贖,也可能正正反映了當時的香港,經濟低迷,而智能手機未有普及,只好在還有運行Windows 98的電腦上,打開Foxy,把傷感的情歌都下載過來,好讓自己「漏煤氣關窗」,邊聽邊默默落淚,或者付個$39的K-Lunch,三五知己一起放聲發洩,不傷錢包,又可以果腹,一舉三得。這樣,K歌便非常流行。 久違了的 $39 K Lunch 轉捩點在2011 – 2012年左右,智能手機高速掘起,iPhone 4跟Samsung Galaxy S2正打得火紅火熱。同時,MSN逐漸在網絡世界消失,被Whatsapp取而代之。智能手機的普及實在讓我們這一代的生活起了革命性的變化,也對本地音樂造成了衝擊。 在2010年代,至尊歌曲和最受歡迎歌曲彷彿走進了平行世界一樣,DJ們把《重口味》點播又點播,但樂迷喜歡,是每晚在劇集中聽到的《天與地》。縱然這十年間,至尊歌曲開始出現非情歌如《流淚行勝利道》,但樂迷所喜歡的,不再是直截了當的情歌之餘,他們開始投選出政治意味濃厚的歌曲——《撐起雨傘》和《人話》,或者選一些非一線歌手的情歌如ToNick的《長廂廝守》、欣宜的《女神》等等,足見播歌的DJ,和聽歌的樂迷,口味再不一樣。 現在的許志安,只有流淚,沒有行勝利道 同樣道理,不難看見,近年的最受歡迎男女歌手,和叱吒自己選出來的男女歌手金獎,也落入了平行世界之中。 下一個潮流,是誰,是什麼歌?…
Continue readi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