活用雙音字節,讓你寫作提昇至更高的境界
在日常的口語對話裡,為了表達更簡單、更便捷,許多時候,我們都會使用單音字節與別人進行交流,例如粵語中的「你食咗飯未?」或者國語裡的「你吃了飯沒?」等等,把整句拆開做各個不同的詞語,5個字即代表了5個詞語,一字一個,將所有內容填充至短短5個字當中,果然是又簡單,又便捷。然而,即使把這些東西寫進了作文裡不會被老師打交叉,應該也沒有人認為這些「文字」能登上大雅之堂。或者,在你讀過值得參考的文章之中,沒多少會用上這麼多的單字詞?
「鄉民」是雙音字節,「愛」是單音字節,「正妹」那當然是雙音
「食咗飯未」- 轉換成書面語就能自動使用雙音字節?
在先前的文章 【填詞技巧】 書面語 VS 口語 裡,我已深入介紹過填詞世界裡書面語與口語的分別和其被觀眾接受的程度,而這裡關於雙音字節的講解,並非簡單以書面語或口語可以區分,事實上,不論前者或後者,一樣可以使用雙音字節的。
就「食咗飯未?」這句簡單的口語句子,書面語可以寫成「吃了飯沒有?」,大概就只有把「未」轉換成雙音字節「沒有」,其餘的仍然是單音字節,可見並非書面語就能「自動」地使用雙音字節。
但是,若果把「食咗飯未」強行轉換成雙音字節,結果如下:
「食」=「進食」
「咗」=「完成」
「飯」=「午餐」/「晚餐」
「未」=「沒有」
顯然,全部都是雙音字節的後果就是,「進食完成午餐沒有?」,這句跟那些中學時代把英文生字死記硬背之後,不寫在考試卷上就像買了幾千元的禮劵全都過期了那種心態,明明一句「I am very happy」,寫成了「I have extremely brilliant sensation」,詞彙用了,但給人感覺並非專業,只有滑稽。
從中文辯論學會的雙音字節「攻擊」
那麼,寫一篇文章介紹雙音字節的威力,未到一半已經自打咀巴至此,這是什麼玩法?
首先,如果你要炫富,你可以戴上「金勞」,掛條金鏈,手持一部黃金打造的最新iPhone,土豪味夠重了沒? 你會不會把十幾二十個金手鐲全都放到手上? 對呀,你這樣很有錢,但別人看到了你,必定「驚而遠之」。
有錢,也得知道怎樣Show Off (圖片來源: 台灣三立新聞網)
曉了心法,就是實行的時候。什麼時候最需要用上雙音字節呢? 在讀書期間的話,肯定是辯論。
從過去在辯論學會的經驗,不論是主辯、副辯、結辯,內容上除了要豐富,要有鋪排之外,最重要的是,演講之時,如何加強語氣,把某些重點「攻擊」對方,而當中,很多時候,這些「攻擊」,往往用上了雙音字節,或者四字詞語。
同理,不論你寫的是比較壓迫感強的歌,或者是議論文,能夠掌握雙音字節的運用,必然事半功倍。
實戰應用
以下的實戰應用部分,會講解一篇好的,和一篇不好的歌詞,你能看得出它們的分別嗎?
陳奕迅《明年今日》副歌部分 (林夕 詞)
明年今日 別要再失眠
床褥都改變 如果有幸會面
或在同伴新婚的盛宴 惶惑地等待你出現
明年今日 未見你一年
誰捨得改變 離開你六十年
但願能認得出你的子女 臨別亦聽得到你講再見
《當年今日》副歌部分 (改編自《明年今日》,a仔 詞)
從前今日 樂已上心頭
做知心好友 能使我抬抬頭
就是同伴身份都沒有 其實你等待我出頭
盟在今日 沒你我憂愁
誰知當天會 離開你沒自由
事實如舊得出我的損友 還 問我怎麼拖你手 說夠
紅字代表我認為錯誤使用單音字節的地方。可能你會奇怪,林夕寫《明年今日》也一樣有個「再」字,為什麼就是我寫的不好?
看看紅字「樂」——這個「樂」的含義是什麼? 是「快樂」? 是「歡樂」? 是「樂趣」? 先不說「樂」這個入聲字落在長音的問題,這裡的問題是,這個「樂」字明明可以解釋成很多意思,但你平日很少單單看見一個「樂」事出現,一聽下去便覺不妥,顯然是新手常犯錯誤。
延伸閱讀: 【填詞技巧】使用入聲字的技巧
再看看「盟」字,何不寫成「盟誓今日」? 同樣道理,「盟」字少有單個使用,除非是寫文言文,或者刻意要把用字精簡 (顯然不是這首流行曲可以做到的事),否則一看上去,又是新手常犯之誤。
還有那個「做」字,算不上犯下大錯,但是這個單音字節與歌詞的配合度不夠,意思是「做個」,但在需要合音又要有充足字數之下填上這個詞語又不可能,所以最好的話還是改用其他詞語了。
結語
所謂雙音字節的威力,能夠適當運用的話,不論是作文還是填詞,的確能夠增加行文的流暢度,減少給讀者或聽眾的突兀感,這是寫作技巧中的一大要素,須要多加留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