說到了北歐,當然也不得不提瑞典的斯德哥爾摩。雖然北歐是個物價高企的地方,但由里加飛往斯德哥爾摩的機票,未連稅只是幾歐元,連稅後也不超過200港幣,可笑的反而是,由當地機場至市區的接駁巴士比機票還貴一點,但加起上來仍然是相當超值。剛剛說過瑞典的物價高企,亦是這個原因,我就在物價低的里加帶左不少乾前往這個貴地方。
由香港出發,直至瑞典的這一程,3個月以來的時間都只是一個人出發,途中或者會遇上熱情的朋友一起玩玩,又或者探訪別人的情況下才不用自己一個人,這次是第一次跟朋友一起出發。如果你有一直在看這我這個歐遊的故事,也許會記得,在一開始的時候,我在里加已經認識了一樣同樣的來里加作交換生,不過就讀不同學校的一個台灣女生。很期待下文吧? 沒有的,當時我還在依戀香港的一個「女神」,才沒有這心機去與其他女生發展,所以就沒有下文吧。言歸正傳,這次斯德哥爾摩之旅,正正是跟她一起出發,其實就是去找她的同鄉。
從前的我,只有這些「旅伴」
之後,我有了他們……
老實說,除了一開始在英國探親,還有和老爸一起去意大利、捷克、德國之外,真的沒機會講中文,不論廣東話還是國週。而且人在異鄉,哪怕對方不是講自己的母語,能遇上一個人說我懂聽懂講的語言,已經份外有親切感吧,所以我亦非常樂意去認識這一群新朋友。其實他們住離斯德哥爾摩一個小時車程的大學城Uppsala,論景色,當然沒有首都那麼精彩,但勝在環境清幽,反正我早已經抱著交流團的心態前往,風景也不是我首要的東西 (事實上那幾日都是陰天,首都的風景都沒那麼好看),反而去到了他們的宿舍,一群台灣人加我一個香港人,聊天聊了好幾個小時,吃的東西就只有肉丸、薯蓉、雜菜湯,簡單而暖心。對,是家的感覺。
「我們這家人」
肉丸配薯蓉
雜菜湯 (好似還有三文魚)
後來我才知道,原來他們台灣人對香港的事,尤其是我們的「花生」,都蠻上心的,那時候是2011年的初冬,不過大家仍然在講陳冠希的事。嘩,很熟悉的感覺呀!不過令我更開心的是,我終於可以用講廣東話的速度,講國語來跟他們交談,這種成就感真的得來不易!
七年過去,他們也陸續回到了台灣,拍拖的拍拖,結婚的結婚,生小孩的生小孩,除了在Instagram和Facebook加了大家之外,好像都沒有怎樣去理會大家的消息了,也不知道到了今天,他們對香港人的觀感如何。回憶總是美好,有些記憶最後沒有了下文,雖說有點可怕,但是曾經擁有,便已足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