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北的貓空 – 城市之外的一片淨土
說起來,自從2016年初從澳洲回來之後,除了跟家人在上年9月去了一趟北海道之外,就只有這一趟台灣之旅了。先說明一下為什麼之前帶團好幾次來到台灣,這次還是要再來台灣,其實是這樣的,我寫了一首歌叫做《回家的尾班車》,導演兼編劇覺得要把歌詞的內容活靈活現在大家眼前,非到台灣拍攝MV不可,在我僅餘的Budget之下,便一口答應了。不過,正因為資金有限,為了確保自己拍攝過程順利,首先我同導演要先來個Pre-trip,好讓他編劇本能夠揮灑自如。於是,我們便背上背包,向台灣進發!
因為導演本身有工作在身,其實我們也只是找個Weekend去台灣來個City Hunt,務求把要去的地方都去完。為方便計,我們選擇了在大安那邊的民宿。
台北捷運路線圖 (附拍攝及住宿地點)
說到底其實也是為了方便才取個中間點,不過其實剛出發就碰左了阻滯──飛機延誤了兩個小時──機程才一個小時多。畢竟我們第一次住民宿,而且時間十分趕急,由機場前往大安的巴士又開出,要40分鐘才有下一班,情急之下只好試坐新的桃園捷運。老實說,在香港,坐機場快線前往市區的確很快,就算像東涌線那般「站站停」,也比巴士強,然而「鐵路>>巴士」這概念在台灣是完完全全被扭轉了「
首先,好像晚上10點半過後 (實際時間忘了,官方網頁應該有說明),Express的列車便停止服務,只好坐那些「站站停」的區間車,而且,區間車的座位也大不如Express那款 (Express那款是東鐵頭等那種,區間車就是台北捷運那種啦)。其實對我而言有位能坐也不錯,問題是,原來區間車真的一點也不快,最高速度也只有90km/h,由機場前往台北車站(下稱北車),中間要停十幾個站,也別以為站與站之間距離很短,坐一個站要6-7分鐘也非罕見,而且最高速度90km/h並不是全程也用這個速度喔,到北車前的那一段竟然是50km/h以下慢駛了3分鐘,車費還要160元(本文以台幣計算),轉乘台北捷運也沒有優惠,感覺是完完全全被(自己)坑了。
桃園捷運路線圖
當然,最後就是很不好意思地要民宿的主人久候我們,我們也覺得超內疚的,要別人等我們到凌晏一點。不過這也不是沒有得著,因為時間太晚,差不多是尾班車的緣故,所以能讓我拍下空無一人的北車。
不經不覺花了800幾字,其實還未開始正題。對呀,這篇是遊記,不是Flight Delay感想文或者桃園捷運中伏文來的,所以還是回到我們準備要拍攝的地方吧。
因為導演希望不要西門町那些太有香港感覺,他喜歡一些比較郊區的地方,但又礙於成本問題,所以太偏遠、交通不方便,或是要轉來轉去的地方,例如九份,你是不會見到的,我也不願意拍呀,一來一回也用上一天了。
所以,你猜第一個地方是什麼? 要坐纜車的。
不難猜,就是貓空了。先介紹一下這個地方為什麼叫做貓空,是不是因為有片高地,上面有很多貓,於是就叫做貓空去代表「很多貓的高地」呢? 不是啦,貓空這名字,跟「貓」或者「空」都沒有關係的。
簡單而言,貓空這地方就是出現了一種被稱為「壺穴」的地形,就是凹凸不平的地洞,而「壺穴」與「貓空」在台語的發音因為相當近似,所以這個美麗誤會就造就成今天的貓空了。(其實香港的「火炭」一樣,完全跟「火」或「炭」無關,反而跟「水」有關)
延伸閱讀: 【臺灣地名真相】為何貓空叫貓空,跟貓有關嗎?
台北捷運動物園站外
相信大家有很多人都到過台灣旅遊,當中有到過貓空的應該也不計其數。單純地很快的簡介一下交通,從民宿那邊坐捷運到動物園,再轉乘纜車到貓空就是了。不過,從2016年開始,纜車的票價已轉為實際差別制,台北居民依然是單程50元,但我們這些旅客或是外縣來的人,都統統要付120元。雖說是貴了很多,其實算起來比香港的昂坪360仍然便宜得多,而且,貓空纜車的水晶車廂是不另收費的,只是排隊候車時間會久一些,所以我覺得仍然很划算。
雖然貓空纜車加了價,但票價仍然比昂坪360低很多 (圖為昂坪360纜車)
先說一下,本來貓空纜車的定位是「交通為主,觀光為輔」,但事實上,撇除營上的困難不說,其實貓空纜車的確係觀光的好地方。無他,因為它位處高地,在途中已可看到整片台北市的繁華景象,101也能盡收眼底。當纜車駛近貓空站一帶,都市的景色雖被大樹有所阻擋,但換來的卻是與自然融為一體的田園景觀。要記著,這是還未下車的景象喔!
從纜車上遠眺101
田野就在腳下
那麼,上到了貓空之後,又是一個怎樣的狀況呢? 首先再三講一講,這次的主要目的是取景,旅遊性太豐富的事情就不做了,但來了幾次貓空,不得不試的,當然是山上美味的豬肉腸。可能大家在香港見得多什麼台式熱狗腸,老實說我未曾試過,一來價錢太貴,二來有很多人店家根本在用電爐燒司華力腸,但我自從吃過台灣的豬肉腸之後,就不再考慮司華力腸了,根本是兩個級數。
那麼這些豬肉腸是什麼呢?? 其實我不知道裡面的成分,但是吃起來感覺很像一條比較粗的臘腸,味道也有點像,但當然不像臘腸那麼乾,而且因為經過炭火燒烤,香味十分濃郁,上一次貓空吃至少兩根是常識吧。
就是要選路邊攤老婆婆的豬肉腸,更有地道風味
當然啦,貓空上面不止有香腸而已,還有很多地道風味可以品嚐得到,例如蔥油餅啦,跟香港的上海蔥油餅不一樣,感覺有點像手抓餅之餘,亦有不少人喜歡加蛋一起吃。我點了一個沒蛋的,不是代表加蛋的不好吃,只是因為我習慣了沒蛋的蔥油餅,我才不加。
買蔥油餅要排隊的喔! (到底養生茶是什麼? XD)
雖然貓空上的美食很多,而且還有不少茶館 (本來貓空就是種植茶葉的地方),不過始終工作要緊,著實沒那麼多時間去一一瀏覽,而且要講台灣人的喝茶文化,恐怕會變成一篇論文,所以關於貓空上的東西,還是就此擱筆,始終我最喜歡的還是到處拍照,好好記錄到處的美景。
象山,給我很多意想不到的驚喜
首先講講離開貓空的時候,時間好像大約是下午3點左右,其實也看到從動物園上來的人愈來愈多,不知道台北市民是不是跟香港人一樣,有種每逢放假就去跑到郊外或者登山透透氣的習慣 (台北的朋友可以解答一下嗎??),所以過左中午之後人會愈來愈多。當我到了象山之後,彷彿答案變得更明顯
離開象山捷運站,穿過捷運站外的公園和小路,不久之後就會看見登山的入口,途中我們還看到小販在賣新鮮的柳橙汁,價錢也很相宜,喝下去也很鮮甜,不知道到底有沒有加糖和加水 (喝下去的時候又不這樣覺得)。
象山捷運站外的公園
路邊攤在賣新鮮柳橙汁
剛剛看之前拍的照片才發現原來我沒有拍下登山步道入口的照片,不過,回想當時的實況,又真的不用什麼照片去跟著走,反正就不會走錯路啦。由步出捷運,踏入公園的一刻開始,地上也有不少標誌可以引路,所以只要乖乖沿著指示步行就可以了。反而,我覺得最重要的,還是要讓大家知道這段登山的路段有多長。
象山捷運站至六巨石觀景台的Google Map路線
正所謂「盡信Map不如無Map」,相信能夠用26分鐘就能由捷運站步行到六巨石的人,寥寥可數,雖然真實的距離的確只有一公里多,不過事實上登山步道主要都是梯級,加上當時是星期六的下午四點幾,上山客不少,而下山的人也很多,所以都佔用了步道不少的空間,而且步道不寬闊,所以沒可能快得了,邢更重要的是……
連續走二十分鐘樓梯啊!
那天好像只有11-12度,但也迫不得已把身上所有長袖衣服都脫掉,只剩一件短袖的,但還是大汗淋漓呀。
就是這樣20分鐘不斷上樓梯,還要人來人往的……
嘩,發生什麼事?? 在香港行山也沒麼這麼「精彩」
哦,原來是排隊拿讚! (前提是要有技術喔!)
象山之行,的確讓我對台北行山有一個很深刻的印象──「香港o黎既?」
說香港人平日上班、生活太繁忙,週末放假想到外面走走,放鬆一下,吸多口清新空氣,無可厚非,不過當所有人都這樣想的時候,人多起來,好像這個環境給人更大的壓力,這也是我漸漸遠離香港熱門路線的一個原因,而在象山,我我到的感覺是一模一樣的,唯一不同的,是台北清澈的天空,叫做追回一點分數。
雖說象山之行沒有讓我感到十分滿意,而且可以預期拍攝的難度不低 (要得找個非週末的日子,而且要攝影師要有足夠的體力和毅力),但回去的時候還是發生了一些很窩心的事情。回去的時候,我們看見途上有一家小店在賣茶葉蛋,我們當然想試一試,每人一顆。碰巧店內最後只剩下兩顆,本來就是剛剛好啦,我們也打算付錢,但是店裡的姨姨卻說既然是最後兩顆,那就送給我們──起初我們還以為是買一送一的──而且味道真的很不錯。
令我們窩心的,不是姨姨不收我們的錢,說實的茶葉蛋只是十元八塊一顆 (台幣計),送兩顆她又不會破產,我們又不是省了很多,而是那種「拿去吧」的不計較,才是最能打動人心的。雖然山上有如香港般的人流,山下卻有台灣一貫的熱情,不錯。
最後兩顆茶葉蛋就是在這裡「買」的
的確,台灣是個熱情之地,雖說台北已經相當都市化,其實也不難體會到人與人之間的信任和熱情,當離開台北前往台中之後,我們發現這種熱情更多更濃厚──也許,我們生活在香港,的確很欠奉這種溫暖。
台北郊區的行程也到此結束,象山之後的清早,導演和我便乘了高鐵往台中進發。幾年前我也帶過旅行團前往台中,還有清境那邊,環境的確優美,但畢竟旅行團太過商業化,始終沒有看到很生活化的一面,而這一趟,對了。
延伸閱讀:
【台灣遊記】花蓮旅遊 – 台灣八大景之一 清水斷崖 海天一色
1 thought on “【台灣遊記】台北旅遊 – 寧靜貓空 VS 擠爆象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