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了前往台中高美濕地這世外桃源,多早起床都是值得 一大清早便從台北車站坐高鐵到台中,無非,也是為了一個地方,高美濕地。先介紹一下這個地方,高美濕地位於台中的西北方,西臨台灣海峽,每年秋冬之時,都有大量候鳥前來過冬,而濕地上亦有不少的螃蟹聚居,是一片不可多得的生態之地。當然,跟香港的米埔濕地一樣,既然如此有生態價值,交通當然算不上便利…… 高美濕地交通並不便利,坐車坐3個小時不是誇張 相信大家也明白了為什麼要這麼早便從台北出發。我們那天是星期日,加上時間尚早,我們便從台中高鐵站 (新烏日火車站)坐台鐵到清水再轉乘巴士前往高美。因為我們一早已經查好了火車和巴士的班次,在不用怎樣等車的情況下,2個多小時就已經到達。不得不提的是,台中的台鐵很有日本的感覺,而且它們的列車還與日本四國JR的列車大玩Crossover,所以在台中看見「日本列車」也不用驚訝,因為那真的是台鐵列車來的。 新烏日站車站大堂 日本風情閘機 車頭是不是少了個JR? 車站的名稱是……人生三步曲?? 清水往高美濕地的巴士 順道提一下,即使是拿著台北的悠遊卡,或者高雄的一卡通 (其實在台中買到的都是一卡通),在台中乘搭交通工具都是可以照樣拍卡上車下車 (對喔!下車也要拍卡),而最重要的一點是,刷卡坐車每程車首10公里都是免費的,即使要坐很遠的車 (機場巴士不計),最多只收60元,我們由清水火車站坐了40分鐘到高美,最後只是收2元,而由高美坐高速公路線回高鐵站,才是收60元,所以在台中坐巴士的確很划算 (當然班次也……)。 台中的司機很好,知道我們是遊客,就算到了高美濕地遊客中心,他也著我們下一個站才下車,這樣便不用走回頭路,可以從風車那邊作起點,再向木棧道進發,這種貼心的行動,讓我們對台灣人的好感又增加了不少。 18號風車 經過大橋返回遊客中心那邊 或者從另一角度看橋吧 走過長長的水泥路 (右手邊下方的原來是個美食天堂!) 就是這個啦! 拐個彎就是木棧道 木棧道上擠滿了遊客 也擠滿了朝潮蟹 高美濕地雖然人比較多,但是因為地方實在太遼闊了,所以感覺還是很舒適。不過,其實回想一下,高美濕地能夠如此有保育價值,遊客常滿其實對這個地方的生態也有一定壞處,加上難免有些人偏離木棧道,可能去捉蟹,可能去玩水,但對於這種非自然的侵害,牠們也沒有「說不」的能力吧,所以,我也希望,若果你們有機會到高美濕地的話,切記切記不要破壞那兒的生態環境,更甚者如果你想讓高美濕地好好休息的話,其實台中也有許多值得「到此一遊」的好地方。 延伸閱讀:…
Continue readingMonth: April 2018
【歐洲交換生之旅】Episode 6 – 拉脫維亞首都Riga的集體回憶
說了好幾集的法國巴黎,是時候回到故事的中心──Exchange的經歷。先多講一次,2011年的時候我是去了拉脫維亞(Latvia)做交流生,法國的旅程純粹是當時我到英國某個親戚的家的時候,作個短途旅行的地方,我真正「留下」的地方,是2個小時機程的拉脫維亞喔! 拉脫維亞(Latvia)的首都里加(Riga)才是我啟航的地點 話說回來,生活在香港這麼多年,步伐急速,一直在追求新鮮,加上有個無能政府,我們常常講什麼集體回憶,其實,好多只有幾十年歷史的東西都難以保留,更遑論數以百年計的古建築、舊文化。 因此,近年我們又開給常常講保育。而所謂保育,美其名為活化,實際上不過是商機處處,外牆是美利樓,內裡是H&M,這種舊瓶新酒的所謂保育,在香港,算是萬幸,至少,還有個外殼留下。 美利樓的外表,H&M的內涵 (網上圖片) 再看看位於拉脫維亞首都里加的古城區(Old Town),裡面很多建築都是在十九世紀以前建成,城區內大大小小的石板街正正是東歐各國古城區的標誌,同時亦是歷史的痕跡,藝術的足印。 里加的古城區 更重要的是,我在這裡嗅不到濃厚既商業味。 上集: 【歐洲交換生之旅】Episode 5 – 法國凡爾賽宮 皇宮後花園 下集: 【歐洲交換生之旅】Episode 7 – 當一個新移民 市場之旅
Continue reading【歐洲交換生之旅】Episode 5 – 法國凡爾賽宮 皇宮後花園
相比皇宮,我更喜歡凡爾賽的皇宮後花園 希望這個Series的故事沒有把你嚇怕。畢竟是從別的角度去看巴黎這個城市嘛,老實說,巴黎這個地方,如果能夠撇除治安和市民到處便溺的問題,從一個欣賞的角度去看,的確是一個很美的城市。說到欣賞,本來是非提巴黎鐵塔不可,不過想到網上實在太多關於鐵塔的介紹,所以今次講一下凡爾塞宮……旁邊那個花園──其實我比較喜歡這裡。
Continue reading【台灣遊記】台北旅遊 – 寧靜貓空 VS 擠爆象山
台北的貓空 – 城市之外的一片淨土 說起來,自從2016年初從澳洲回來之後,除了跟家人在上年9月去了一趟北海道之外,就只有這一趟台灣之旅了。先說明一下為什麼之前帶團好幾次來到台灣,這次還是要再來台灣,其實是這樣的,我寫了一首歌叫做《回家的尾班車》,導演兼編劇覺得要把歌詞的內容活靈活現在大家眼前,非到台灣拍攝MV不可,在我僅餘的Budget之下,便一口答應了。不過,正因為資金有限,為了確保自己拍攝過程順利,首先我同導演要先來個Pre-trip,好讓他編劇本能夠揮灑自如。於是,我們便背上背包,向台灣進發! 因為導演本身有工作在身,其實我們也只是找個Weekend去台灣來個City Hunt,務求把要去的地方都去完。為方便計,我們選擇了在大安那邊的民宿。 台北捷運路線圖 (附拍攝及住宿地點) 說到底其實也是為了方便才取個中間點,不過其實剛出發就碰左了阻滯──飛機延誤了兩個小時──機程才一個小時多。畢竟我們第一次住民宿,而且時間十分趕急,由機場前往大安的巴士又開出,要40分鐘才有下一班,情急之下只好試坐新的桃園捷運。老實說,在香港,坐機場快線前往市區的確很快,就算像東涌線那般「站站停」,也比巴士強,然而「鐵路>>巴士」這概念在台灣是完完全全被扭轉了「 首先,好像晚上10點半過後 (實際時間忘了,官方網頁應該有說明),Express的列車便停止服務,只好坐那些「站站停」的區間車,而且,區間車的座位也大不如Express那款 (Express那款是東鐵頭等那種,區間車就是台北捷運那種啦)。其實對我而言有位能坐也不錯,問題是,原來區間車真的一點也不快,最高速度也只有90km/h,由機場前往台北車站(下稱北車),中間要停十幾個站,也別以為站與站之間距離很短,坐一個站要6-7分鐘也非罕見,而且最高速度90km/h並不是全程也用這個速度喔,到北車前的那一段竟然是50km/h以下慢駛了3分鐘,車費還要160元(本文以台幣計算),轉乘台北捷運也沒有優惠,感覺是完完全全被(自己)坑了。 桃園捷運路線圖 當然,最後就是很不好意思地要民宿的主人久候我們,我們也覺得超內疚的,要別人等我們到凌晏一點。不過這也不是沒有得著,因為時間太晚,差不多是尾班車的緣故,所以能讓我拍下空無一人的北車。 不經不覺花了800幾字,其實還未開始正題。對呀,這篇是遊記,不是Flight Delay感想文或者桃園捷運中伏文來的,所以還是回到我們準備要拍攝的地方吧。 因為導演希望不要西門町那些太有香港感覺,他喜歡一些比較郊區的地方,但又礙於成本問題,所以太偏遠、交通不方便,或是要轉來轉去的地方,例如九份,你是不會見到的,我也不願意拍呀,一來一回也用上一天了。 所以,你猜第一個地方是什麼? 要坐纜車的。 不難猜,就是貓空了。先介紹一下這個地方為什麼叫做貓空,是不是因為有片高地,上面有很多貓,於是就叫做貓空去代表「很多貓的高地」呢? 不是啦,貓空這名字,跟「貓」或者「空」都沒有關係的。 簡單而言,貓空這地方就是出現了一種被稱為「壺穴」的地形,就是凹凸不平的地洞,而「壺穴」與「貓空」在台語的發音因為相當近似,所以這個美麗誤會就造就成今天的貓空了。(其實香港的「火炭」一樣,完全跟「火」或「炭」無關,反而跟「水」有關) 延伸閱讀: 【臺灣地名真相】為何貓空叫貓空,跟貓有關嗎? 台北捷運動物園站外 相信大家有很多人都到過台灣旅遊,當中有到過貓空的應該也不計其數。單純地很快的簡介一下交通,從民宿那邊坐捷運到動物園,再轉乘纜車到貓空就是了。不過,從2016年開始,纜車的票價已轉為實際差別制,台北居民依然是單程50元,但我們這些旅客或是外縣來的人,都統統要付120元。雖說是貴了很多,其實算起來比香港的昂坪360仍然便宜得多,而且,貓空纜車的水晶車廂是不另收費的,只是排隊候車時間會久一些,所以我覺得仍然很划算。 雖然貓空纜車加了價,但票價仍然比昂坪360低很多 (圖為昂坪360纜車) 先說一下,本來貓空纜車的定位是「交通為主,觀光為輔」,但事實上,撇除營上的困難不說,其實貓空纜車的確係觀光的好地方。無他,因為它位處高地,在途中已可看到整片台北市的繁華景象,101也能盡收眼底。當纜車駛近貓空站一帶,都市的景色雖被大樹有所阻擋,但換來的卻是與自然融為一體的田園景觀。要記著,這是還未下車的景象喔! 從纜車上遠眺101…
Continue readi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