叱吒頒獎禮剛過去一個星期,一直在看身邊的人所討論的,當然有被指「消費肥姐」的欣宜,不過在我看來,這些批評只是一堆對欣宜的形象很有意見的人在找碴,事實上,她一曲《女神》的確是引起了大眾的共嗚,總比早一年的《流淚行勝利道》入屋吧。
平心而論,Wyman的詞才是功不可沒!
這裡想講的,不是講欣宜,而是大家從頒獎禮中又看到「樂壇已死」的心態,我不得不拿出來討論。陳奕迅幾乎只派了一隻《四季》出來,坦白說,曲不算搶耳,周國賢作曲的作品之中,我寧願聽《Children Song》,而小克的詞,論層次感,固然比不上哥哥張國榮的《春夏秋冬》,哪怕是歌詞帶出的感覺,我9年前也可以寫得出 (不信的話可以看看我08年的作品《事過境遷》),拿至尊歌當然非實至名歸,換著是其他男歌手唱,別說流行榜冠軍,恐怕上榜也不易。
延伸閱讀: 【改詞分享】四季裡的《事過境遷》(2008)
但討論最熱烈的,一定是陳奕迅把Live唱得不知所謂,不用明眼人,也看得出他是Hae唱的。而作為最愛分析的香港樂迷,當然要找個原因出來,為什麼堂堂當代歌王會把一首又低音,歌詞又不難記 (《四季》用到了對比的手法去寫,歌詞是相對地易入腦的),怎麼可以唱成這樣,於是,那個Flow便出現了:
Eason Hae唱<——-樂壇無競爭<——-樂壇其他歌手無實力<——-樂壇已死
又「樂壇已死」? 樂壇有九千條命都不夠死了。陳奕迅Hae唱,就是他不認真,就這樣而已,也許我太愚昧吧,我從今年叱吒看到的,是一個轉機,是一個步入百家爭嗚的時代。
陳奕迅幫了很多人增強了自信,「我唱K仲好聽過Eason唱Live啦!!」
說少許歷史,四大天王在90年代算是叱吒歌壇,基本上每年爭男歌手金銀銅的,主要都是他們,偶爾會有一些其他歌手打進三甲,但爆大冷就不可能了。到了90年代末,903開始將陳奕迅捧紅,四大天王的時代慢漸漸結束,哪怕他們的歌是多麼的膾炙人口,但始終,不是愛情就是跳舞,陳奕迅的出現,時代的變革,造就了更多方向的歌路,而在07年謝安琪的《囍帖街》過後,樂迷開始有少許摒棄過往那些情情塔塔的大路作品,因此填詞人也多寫了非情歌的作品,使市場的歌路更多元化。
再看看現在,今年叱吒的得獎名單之中,很多這幾年為人熟悉的名字都不見了,不是張敬軒容祖兒拿到男金女金,可能現在已可宣佈改朝換代。事實上,陳奕迅退下火線,古巨基、許志安等「現代四大天王」淪為流行榜上的二三線人物,而女歌手方面,楊千嬅、謝安琪、王菀之等人亦鮮有新歌派台,令一眾出道不久的新人們能嶄露頭角,能在頒獎禮上刷一刷存在感,我覺得這是一件好事,畢竟如果每年都是那堆熟悉的名字,那才是沒有競爭、沒有進步。
延伸閱讀: 2016年度叱吒得獎名單
就算是幕後的音樂製作,例如曲詞編監,近年也起了不少變化,至少已經很少聽到陳輝陽、雷頌德、伍樂城有作品,取而代之的,是一批可能你和我都不知他是誰的創作人。當然,現今科技進步,誰人都可以作曲填詞 (所以我也會作曲呢!),只要有名氣或者運氣,誰也可以一曲成名,《高山低谷》就順利地把唱者林奕匡和填詞人陳詠謙推上位了,再近期的例子,當然就是坤哥吧。
說實在,自千禧年代中期之後,我也很少會聽樂壇新人的作品,但這一兩年,確實是多聽了,也許是坐在M記或者巴士上被迫收聽,但不得不承認,那些歌的確能令人入腦,只是,這些歌與以前的,可能有點不同而已。
林海峰得獎,真是樂壇的警號? 如果在叱吒以外的頒獎禮拿創作金,就真的是警號了!!
所以說,我是十分期待未來數年這些樂壇新人的發展的。他們所欠缺的舞台,隨著舊人們的撤走,他們可以踏上去了,欠缺的,是完美的創作,但我深信,樂壇未死,這些創作始終會做到出來。而死的,就只有樂迷的心和希望了。
其他 [音樂.感] 交章:
【音樂.感】流行曲流行方程式 – 《長相廝守》給我們的啟示 (上)
4 thoughts on “【音樂.感】 香港樂壇已死? 現在才是百家爭鳴的時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