雖然在香港也有開車的習慣,但也許是懶於學習的關係,我是不懂修車的,除了打氣,還有在澳洲學會自己加油之外,基本上我只是懂如何開,但路面經驗總教不了自己車子壞了要如何處理。
這下子心開始急了,不過還要假裝鎮定,至少外表上要比Ted更冷靜 (他看起來不緊張,但我看到他內心只有Oh My God三個字),另一方面,我要找個有效的解決方法,一面著他打給同伴Vincent,我就一直找租車公司的資料,打回去問問怎麼辦。
通常,當人很趕急的時候,什麼事都會遇上阻滯,租車公司的電話打通了,一直只是for XXXXX. press 1…..for YYYYYY, press 2……”,我真的沒氣聽這些廢話呀,我要打人對話呀!!!不過,亂按的結果,並沒有為我帶來接線生,有的只是心理更多的煩躁。
另一邊廂,Ted那裡傳出較好的消息,幸而Vincent有過類似的經驗,所以很清楚該怎麼辦。他叫我們在車尾箱裡把後備軚拿出來,拿了出來之後,問題又來了,那怎麼修呢?我和Ted滿腦是問號,我當時在想的只是,等找到拖車公司來,恐怕也不用參今天的團了,不如看看有沒有人下山救我們,反正在山上也看到不少人開車上去看日出,我們並不絕望!
「整車?我識條鐵咩!」
不消一分鐘,真的有輛車從山下緩緩地開下車,我當然是揮動雙手把他截停,向他求救吧。依稀記得他是個澳洲來的遊客,然而,他沒有瞬間離開了現場,反而是很用心的去幫我們把扁了的車軚拿走,又幫我們換上新的,中途還教他的兒子換軚,而且還借出他自己的工具去幫助我們 (我們車上的工具原來是不管用的!),當時我除了感激,就只有感激。如果這事情是發生在大帽山的路上,恐怕就不是那麼幸運了。事實上,這裡的人真的很熱心,後來的車也在後面停了下來,問問我們要不要幫忙。這一次真的讓我切實地感受到當地人的熱情,縱使山上只有幾度的低溫,人情卻是溫暖的。更幸運的是,只是花了約20分鐘的時間,新的輪胎已換上,車子又可以開回酒店去,繼續行程了。
沒有好心人的幫忙,我也去不了這兒
我想,回到香港以後,真的要好好學一下如果修車,難的不學,基本的也要懂,不然以後「渣車載女,壞左車就樣衰」。另外,在這裡再次感謝當天路上熱心的駕駛者,把我從困境中救了出來,我以後在路上,遇上別人需要幫忙,也要停下來,能幫則幫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