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噗通」一聲,冰凍的感覺傳遍全身,然後就是水的浮力把我推到水面,我使著勁把雙手雙腳的Turbo都開盡了,幸而僅僅數米的距離,並不是真的花上了太大力氣,我已成功到達彼岸,然後不斷地呼喊著 “I can swim now!! I can swim now!!”,那種興奮程度不下於小時候學會踩單車一樣──我用了5年時間學踩單車,都不成功,但我學會了的那時,只花了1分鐘。
因為小時候很少出外遊玩,就連站著洗頭也要向後仰,以免花灑的水滴進眼睛裡,所以由小至大我也是相當忌水的。而這樣的後果,當然是不懂游泳,連浮水也不會,又接受不了把整個頭裁進水中,所以一直以來想學習游泳,當中的進程比烏龜走路還要來得慢。我來澳洲之前,曾有個希望,就是在這個四面環海的國家學會游泳,而過了那一關,我盲再不怕水了,及後無論是在泳池,還是在湖泊,也能放心地暢游了。
以前只能看著別人在水中暢泳,現在我也可以參與其中了
不過,也不是有些東西靠迫就能迫出來的
過了對岸,再走了十幾分鐘的路,又來到崖邊。明明第一次是超級驚慌、躡手躡腳那般地爬,這次我跟Ted說:「我們總共要爬6次,我想我們這樣爬,到第6次就當做是平地了。事實是,有些東西過不了就是過不了。無論是第2次、第3次,還是之後的那些,我還是一直大喊著「慢些!慢些!」,動作仍然相當生硬。其實我也明白自己的,我本來不畏高,但是對看不見的東西沒有信心,因為一直要向上望,看不清下方的路,會讓我更迷失,但向後望,即使不畏高,自己看到離地還有那麼遠,也不好受吧,何況,我自己都制止不了自己,「如何繩子斷了會怎樣呢?」
試想像向後望的時候……
維持著這個慢步速,一直保持戰戰競地走過了5個懸崖,適應了沒有?似乎沒有。而來到最後一個的時候,應該可以鬆一口氣吧!不能!最後一個崖高27米,換算起來就是9 – 10層樓的高度吧,即使我對拉著我的教練是100%信任,也照樣叫著「慢點!慢點!」。當我慢慢下去的時候,心裡一直計算著,「到底多久才有走到一米呢?」,然後一看下去,教我如何不畏高?
好不容易(這個真的是解作很不容易),走到了一半,不知為何,一腳踩空,其實死不了人,不過我的情況應該是最危險的了──整個人倒轉了,頭朝下,半天吊在崖的中間,最慘是教練看不到我,我怎麼喊他也沒法聽清楚,他只能聽到我呼叫的聲音。還好,Ted已在下面,他還可以跟上方的教練打手勢,讓我好好停下來。
也許是天無絕人之路吧,在我旁邊有一塊少少的「平台」,可以讓我坐著歇一歇。不過,因為受驚過度,我一直緊緊地把繩子捉住不放,已消耗了很多體力,我花了整整2分鐘才能把自己的身體「彈」到平台上。那幾分鐘的時間,我好像看見了鬼門關的入口。
縱使最終都是有驚無險,安全地回到地上,不過,就算你請我再玩多一次,免了。這些就是,為什麼我在後來到黃金海岸玩主題樂園,即使心裡是想衝出舒適圈,但都是算了,不玩過山車了。這也令我在想,也許,來澳洲working holiday這舒適圈外的東西,真的太不舒服了,既然已消耗掉太多力氣,我想,結束工作,專心去玩,做些令自己舒服的事,感覺會好些吧。
所以,我真的很佩服這些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