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ay 3
繼續早起的旅程,前一天看海,這一天看山──到太魯閣去看山景。自從有了台灣好行之後,從花蓮市區往來大魯閣和七星潭比以前方便,也便宜多了,而太魯閣一帶也有好幾個景點是必去之地,包括燕子口和天祥。因為我對看山的興趣沒有看海那麼大,加上天氣不特別好,回程前還下著雨,拍到的照片不算太好。另一個原因是,可能是因為往年的颱風來襲吧,砂卡礑步道(別人推介的)的後半段是封閉了的,原本一心想去看那種如九寨溝的「藍海」也就無緣了。
砂卡礑步道外的群山
攝於砂卡礑步道上
燕子口的確的一大奇觀,進來了不久就看到這個岩洞奇景,真的不得不讚嘆大自然的鬼斧神工(當然我相信這裡有部分是人工修成的,不然怎可能天然地會有個大小剛好的洞給車穿過?),而燕子口一帶都是群山處處,比砂卡礑的更要宏偉,開廣角鏡也拍不了,因為巨型的山脈就聳立於眼前。另外就是,砂卡礑的流水其實也是由山上流下來,換句話說,在砂卡礑看到的流水其實在天祥、燕子口都能看到,所以假如時間有限,省去砂卡礑不走,時間上會更為鬆動。
燕子口的岩洞奇觀
天祥上的祥德寺
到了天祥,除了天祥寺之外,其實還可以多走1公里山路前往水簾洞的奇觀,可惜天公不造美,這時候下開始下起來,其實前一天又行路又踏單車,做了一整天鐵人,再加上訓得不夠,其實已經很累了,也許上天要迫我休息一下,所以就要我上巴士早早回Hostel去。在此再說明一下,買了台灣好行的1-day pass,你便可以於當天無限次乘坐台灣好行的太魯閣線以及其他3條途徑的巴士線,算起來一天票已經比天祥來回車票要便宜,加上到太魯閣一日遊,坐幾程巴士是少不免計劃路線喔。
Day 4
有去過花蓮的朋友跟我說,一定要到七星潭去,那兒的海超美。其實早兩天在踏單車的時候也去過,感受就是很一般,但回想起,當時已近黃昏,在沒有什麼陽光的天氣下,藍藍的深海也會黯然失色,於是,就趁著這天風和日麗,藍天白雲,於是決定再去一趟──9點幾便到了。天朗氣清,臨海還有一片綠茵,相比起北濱,七星潭的視野更為遼闊;比起祟德,這裡的鵝卵石灘更為特別。就這樣,迎著輕吹的海風,我便躺在小石上,讓心靈與天共海融為一體,整個上午就在此享受海洋之美。
在巴士站前方,就是一片草地,再前一點便是海了
七星潭的海仍然這麼藍,仍然十分迷人
那麼下午到哪兒去呢? 那就參觀一下七星潭的柴魚博物館吧,門票50元,當中有30元可以到Foot Court買些吃的,十分便宜。博物館主要是介紹柴魚的生產過程,還有這座博物館前身的歷史,而且也有些workshop,還一家大小一起製作柴魚,歡享天倫之樂,不過我還是看看歷史好一點。臨走之前還可以買些柴魚乾當手信帶回家。
柴魚博物館外Food Court的鰹魚魚生,厚切的
Day 5
前一晚還是在下雨,一直下到晚上10點,雨勢才漸漸減弱,不過既然是最後一天,那麼我也要碰碰運氣──看日出。台灣和香港沒有時差,而花蓮位處香港的東面接近1000公里,換言之,這裡的日出要比香港早很多,即是說,我要超早起床,3點半。早早起床梳洗過後,就電召了一輛的士,花150元台幣,到七星潭去看日出。查過預報,它說5點才有日出,但其實4:45左右已是微明時分,要準備迎接晨曦的來臨了。
4:45am攝於七星潭
晨曦初現
這張是我最喜歡的雖然沒睡過多久便要起床,但能親眼目睹花蓮的日出,已是值回票價。咦?日出了這麼久,原來只是6點幾,頭班巴士還要等多2個鐘才有,怎麼辦?沒錢了,行路回去吧,5公里的路程走了1.5小時,可能是習以為常了。老實說,以前去行山也一定不會走這麼多路,但自從去過花蓮之後,走路好像再不是什麼一回事,走著走著,隨時看到美好風光!
從七星潭回去時偶然看到,便拍了下來
聽別人說,來花蓮玩,5天其實不足夠的,的確,要一次過丁太魯閣、清水斷崖、七星潭等等的地方,除非有車子吧,不然都是有點趕,更不用談到南面的鯉魚潭,但是,對喜歡看山看水的我而言,這份美中不足也是一種缺憾美吧。另外一樣令我佩服的是,既然幾乎每年都會颳十級颱風(恐怕風力不止十級),但這裡的人依然堅守原地,把一個又一個引人入勝的風景,去修建一條又一條的步道,被破壞了,又去重修,當然我明白這是種旅遊經濟,但是,再美的風景,如果無路可達,也是徒然,所以我真的很佩服這裡的人的堅毅。
回到香港,一切又盡是忙碌的生活,也許在花蓮的短短數天的經歷,只能暫時好好封存,但對下次旅行的期待,是永遠不滅的。
延伸閱讀:
【台灣遊記】花蓮旅遊 – 台灣八大景之一 清水斷崖 海天一色
其他東南亞遊記:
0 thoughts on “【台灣遊記】花蓮旅遊 – 太魯閣國家公園 漫遊七星潭 初嚐鰹魚魚生”